这19张照片中的大多数来自2024年9月到10月的国内旅行。旅程横跨大半个中国,从西部的青海省出发,途经东部浙江省,最后折返青海省。

除第12张外,所有照片均使用35mm定焦镜头拍摄,后期进行了适当的剪裁、透视矫正和轻微的色彩校正。

1. 青海西宁吾悦广场,2024年9月10日

扶着门框向外张望的小朋友,似乎被门外多彩的世界深深吸引。跃跃欲试的步伐即将迈出门槛,但轻触玻璃的右手不经意间泄露了内心的胆怯。门外匆匆走过的人,或许是未来自己的投影:行走在广阔的广场上,看似自由,却依然被无形的规则束缚。而此时站在玻璃后的我,仿佛凝视着镜中反射的自己——那个曾经勇敢却又弱小的自己,满怀希望与想象。

2. 江苏扬州南河下,2024年9月18日

每个80后的心中,都有这样一条街巷。它混乱、狭窄、破旧,甚至有些不整洁,却承载了整个童年的记忆。看到这幅画面,童年的景象在脑海中翻涌而出。略显杂乱的电线与晾衣绳交错在空中,一侧挂满晾晒的衣物,另一侧缠绕着葱茏的藤蔓。电线沿着夕阳的余晖,蜿蜒延伸至远处那隐秘的街巷深处。那里有什么?有伙伴,有陪伴我成长的家人。

3. 浙江杭州三坝 ,2024年10月2日

八年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离开杭州;或许这次离别是暂时的,也或许是永远的。清晨6点半,阳光再次洒在窗外。窗帘整夜未合,我躺在床上,似睡非醒地熬过一宿,没有铺盖,也没有更衣。阳光慢慢铺满整个房间,而我明白,这一天终于来了。起身站在窗前,八年半的时间里,有六年半是在这里度过的。似乎一切都未曾改变,但透过玻璃映出的自己,我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已经有些不一样了。

4. 青海海南州青海湖, 2024年10月19日

距离第一次来青海湖,不过短短14年;而距离这三个人相识,已是三十余载。依然是那三个人,依然是一辆车,依然是那个人开车,一路欢声笑语,目的地依旧是青海湖。然而,岁月早已为每个人书写了不同的剧本——各自的生活、羁绊与迷茫,交织成复杂的轨迹。独生子注定带着一份孤独,但我依然感到幸运,因为那些见证了我成长的朋友,还在那里,等着与你聊聊最近生活的好与坏。

5. 甘肃省兰州市郊,2024年9月10日

开车来回折返了好几次,我最终决定下车,为这位女士拍一张照片。她拄着双拐站在路边,目光望向远方,仿佛在等待着什么。我礼貌地询问能否为她拍张照片,她点头答应后,顺势整理了一下衣服,还试图放下手中的拐杖。我连忙建议她继续扶着拐杖,这样看起来更自然,也更轻松一些。

在闲聊中,我得知她的住处就在身后,正在停电,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我问她是否有微信,想通过微信把照片发给她,她略显尴尬地笑着说自己没有手机。她提议,如果下次我还能经过这里,可以把照片冲洗出来送给她。

6. 江苏省扬州瘦西湖南门, 2024年9月19日

终点在哪里?也许就像那把被遗忘在即将拆迁的老屋中的木椅,默默躺在角落,等待着属于它的归宿。窗外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而它却早已被尘土覆盖。曾为人提供歇息之所的它,如今无力阻挡命运的脚步。屋子即将坍塌,椅子也将在风中迎来最后的时刻。是谁曾在这椅子上哭泣?又是谁在这里放怀?那些故事、那些情感,终将随时间消逝,化为过往。而站在终点面前,我们依然可以选择挺直胸膛,笑着坦然面对。生命不过数十载,无论是轰轰烈烈,抑或默默耕耘,终究是为了朝霞初升,星河无边,足矣。

7. 陕西宝鸡翡翠城,2024年9月12日

搬家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带来了一连串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洪水裹挟着泥土,顺着河道从山林冲向居民区,温暖的家顷刻间被混乱吞噬。即使两个月后再回到现场,依旧能感受到当时的惊恐与无助,那份黑暗依然在房间里回荡。站在这间已空无一物的屋子里,墙上的水痕和没有带走的画作,模糊地勾画出当时水位的痕迹。墙上的开关依然位于通电的位置,但那一夜注定是无光的。

新闻链接

8. 四川阿坝县莲宝叶则,2024年10月10日

没有任何地方能与青藏高原相比。它如此独特,是我出生与成长的地方,是无尽孤独与神话的起点。每一座高山,每一湾湖泊,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故事,历经千年传颂,至今依然为人提起。四川境内的莲宝叶则和青海省境内的年宝玉则,属于同一山脉的两部分。年宝玉则被誉为“天神的后花园”,山峰耸立,云雾缭绕,水清草绿,繁花似锦。遗憾的是,2018年4月,因环保要求,年宝玉则停止了一切经营活动。至此,四川境内的莲宝叶则成为一窥这片天神花园的唯一途径。

突兀的山峰锋利无比,仿佛皇冠的尖刺穿透云层。皇冠下的湖泊,反射出蓝绿的光泽,随着云雾飘动,不断变换着色彩。置身于石山脚下,光滑的石壁直指天空。抬头望去,顺着石壁的方向,雪花轻轻飘落。

9. 浙江杭州浙江省博物馆之江,2024年9月26日

《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其真迹《剩山图》在国庆节前于浙江省博物馆限时展出。展览结束前一天,我匆忙赶到博物馆想要一睹其真容。尽管这幅画作已在电视和书籍中无数次出现,但当我站在展柜前,依旧感到震撼。

富春江位于钱塘江中段,起自建德梅城,止于萧山闻堰,流域横跨杭州市辖区,沿途大多为山区。画作者黄公望,宋末明初人,七十九岁时与友人返回富春山居住,花费三年为好友创作,最终成就了这幅图,成为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画作历经多个朝代的流转,曾遭遇火灾,并一度险些作为陪葬品被埋藏地下。最终,画作被分为两段:《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藏于浙江博物馆,《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我曾数次自驾游历富春江两岸,亲眼见证四季更替。日出时,云雾缭绕山间;日落时,夕阳染红江面。春季绿意盎然,冬季白雪点缀。无论是百转千回的江水,还是钟灵毓秀的山川,富春江的美景总是让我心生震撼。

10. 浙江杭州宝石山,2024年9月30日

屹立在宝石山顶的保俶塔,是杭州西湖的地标之一。不同于西湖的断桥,很多没到过西湖的人并不知晓这座古塔,而即使到过西湖的人,往往也会念错它的名字。西湖群山中有三大名塔,其中最具知名度的当属雷峰塔。雷峰塔,像“西湖的水”一样,成为西湖苦涩爱情的象征。然而,与雷峰塔隔湖相望的保俶塔,似乎更像一个弱不禁风的守望者,跨越千年,依然守护着这座城市。与近代坍塌后重建的雷峰塔不同,尽管保俶塔经历了多次修缮,它依然屹立在这里。从蛤蟆峰眺望,保俶塔在杭州市林立的高楼中格外突出,似乎是城市建筑的引领者,历经千年依然保持着生气与活力。

11. 青海西宁湟水河,2024年10月14日

这个位置和角度,从我拥有第一台能拍照的设备起,便成了无数次重复拍摄的焦点。从最初为同学展示家乡的景象,到如今为自己寻找那份乡愁,这个位置和角度见证了我从主到客的转变。每次回家,我都会跑到河边拍上一张,见证它的变迁,同时也记录了我离家20年的变化。

12.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内陆,2024年3月29日

从未想过会有一片土地如此贫瘠。即使以110公里的时速行驶一整天,窗外依然是那片平坦、贫瘠的荒原,似乎除了太阳的位置在变化,其他一切都未曾改变。车行驶在这条笔直、荒凉、单调的内陆公路上,从空中俯瞰,仿佛看着延时摄影。所有影子逆时针地从西转向东方,南十字星座也悄然出现在夜空中。澳大利亚内陆独特的魔力让人感受到孤独与渺茫,让内心开始原始的沉吟。置身于这片大自然深处,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价值。就像每条路终究有尽头,那自己的终点,又在哪里?

13. 安徽合肥巢湖服务区,2024年9月14日

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我遇见了两位大学生,他们正在推销清洁剂。通过交谈,我得知他们被安排到各个服务区进行清洁剂的推广,工作结束后则统一被带下高速公路。尽管眼下的就业环境并不理想,但他们身上依然充满着活力和对未来的希望。当我询问是否能为他们拍照时,左边的小伙子开心地对他的同伴说:“这是我们俩的第一张合照呢!”

14. 青海黄南州,2024年10月11日

青海省下辖2个地级市和6个自治州,而黄南州是我最后一个在地图上点亮的自治州。这也意味着,我终于可以自豪地说,自己已经到访过家乡青海省的所有地市和自治州了。从2019年开始,我断断续续地走遍了青海省的各个地市和自治州。原本以为三年就能完成的目标,因为疫情等各种原因,直到今年才得以实现。

15.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Narrabri,2024年4月25日

汽车旅店Motel是公路旅行的象征。在澳洲内陆,Motel几乎是唯一的住宿选择。不同的郡、不同的镇,因为各自的文化和历史背景,Motel也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内陆地区的Motel,总能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种简单的信任:无需提供身份证明,自己从钥匙箱取出房间钥匙,打开门便可入住,退房时只需将钥匙放回原处。这样的住宿方式,简单、透明,且充满信任。

16. 浙江杭州临岐镇,2024年9月24日

去年离开杭州后,这是第一次回到这座城市。这次回程的主要目的是将当时匆忙遗留在杭州的一些琐碎物品妥善安置,其次,也是想再看看这座我深深喜爱的城市。杭州最令我留恋的地方,莫过于千岛湖。而在通往千岛湖的路线上,我最钟爱的是这条昌文线。昌文线是一条不太繁忙的道路,连接着临安的昌化镇和淳安的文昌镇,并于2017年完成了拓宽和翻修。这座中石化加油站位于以中药闻名的临岐镇,是一个三叉路口,通往淳安县城以及千岛湖北侧的山区。

17. 浙江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2024年9月22日

离职后,我第一次回到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感谢依然坚守在阿里的同事们,让我有机会以访客身份重新进入园区。工作了5年的地方,说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它还如此美丽,更让人难以拒绝。和同事们在园区里探索着它的变化,尽管大家都在这里工作了5年有余,依然能发现不少新的变化。

18. 澳大利亚昆士兰黄金海岸,2024年4月27日

高耸在太平洋边的摩天楼群,总让我联想起《盗梦空间》中的梦境。不同的是,电影里的高楼在海浪的冲刷下坍塌、滑落,而黄金海岸似乎是这一切未曾发生时的模样。海浪就这样不停地冲上沙滩,冲到高楼的脚下,然后力竭后退,永无止境。高楼似乎在嘲讽海浪,嘲笑它的无力与徒劳。但时间,这个大导演,将最终决定成与败,兴与衰。人终究不过是沧海一粟,地球的过客而已。

19.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洋路,2024年12月28日

作为澳大利亚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以及世界级自驾路线,维多利亚州的大洋路是许多游客“必去一次”的首选。在2024年末的圣诞节假期,我也加入了这支自驾大军,参观了最著名的景点——十二门徒岩(12 Apostles)。12月的澳大利亚正值盛夏,但大洋路的气温却不到20度,再加上从南极圈吹来的强风,体感温度异常寒冷。作为景点,十二门徒岩独具特色。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那些屹立在海浪中的岩石,在海浪拍打下,仿佛摇摇欲坠。岩石在海浪和风的侵蚀下,每年都在发生细微的变化,见证着岁月的流逝与无尽的折磨。